2021 年 10 月 14 日 8:46

 

中國正汲汲營營的發展半導體,對此,研究機構 IC Insights 近日罕見聚焦地緣政治,對 IC 產業發表看法。IC Insights 指出,以台積電為首,台灣先進製程(10 奈米以下)產能全球第一,達 63%,中國若與台灣合併,合計擁有約 37% 全球 IC 產能,是北美 3 倍。因此「接管」(Takeover)台灣,可能會是中國考慮選項之一。

IC Insights 預計 10 月稍晚發表最新報告《The McClean Report》,除了公布 2021~2025 年全球晶圓產能資訊,也討論目前中國和台灣的地緣政治,以及雙方的緊張關係對 IC 產業可能的影響。

IC Insights 指出,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愈來愈倚賴先進電子系統,而 IC 是這些電子系統的關鍵零組件,缺乏 IC 便無法生產先進電子系統。然而過去幾年美中貿易衝突越演越烈,美國對華為、中芯實施嚴厲制裁,特別 IC 設計方面,使中國半導體技術尤其先進製程,發展面臨頗大困境。

中國該如何突破瓶頸?IC Insights 罕見對地緣政治提出看法,認為「接管台灣」可能會是中國選擇之一。

IC Insights 說明,從《2021~2025 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》和《2021 The McClean Report》顯示,截至 2020 年 12 月,台灣 IC 產能擁有全球最高市占。以台積電為首,台灣先進製程(10 奈米以下)有全球最高市占率達 63%;以三星為代表的南韓市占率為 37%。

另台灣 12 吋晶圓產能占全球 22%,僅次南韓 25%,北美只有 11%;台灣 IC 總產能約 80% 為晶圓代工,若以純晶圓代工廠估算(台積電、聯電、力積電、世界先進等),2021 年將占全球純代工市場約 80%。目前非台廠晶圓產能為 Diodes 小型 6 吋廠和美光兩座 12 吋 DRAM 廠。

IC Insights 表示,綜上所述,可看出目前全球沒有比台灣更重要的 IC 生產基地。因此中國 IC 發展遇到瓶頸,無法供給未來電子設備先進元件的話,接管台灣變成「可能」選項之一。若中國與台灣合併,總計擁有約 37% 全球 IC 產能,約是北美 IC 產能 3 倍。

當然 IC Insights 強調,如果中國試圖軍事接管台灣,不僅台灣經濟將陷入困境,中國經濟也將受重創。問題在於中國是否願意承受相對短期的經濟陣痛,以獲得控制世界最大 IC 產能地區的長期利益。

(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

 
資料來源引用:https://tinyurl.com/ye7zf98b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linanddor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